通牛网
如果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评价尉迟敬德的话,那就是:“一个人,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合遇到了正确的人,将自己最傲人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隋末唐初可谓是名将辈出,要说初唐第一名将,那一定是李靖,要说第一勇将当属李勣,而最有才干的武将则是侯君集。而本身就是一代名将又是一代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中最喜欢的手下将领,不是李靖,不是李勣,更不是秦琼,而是尉迟敬德,可以说李世民把尉迟敬德当成心腹和死党,尉迟敬德就是李世民最爱的武将,君臣二人几乎也是善始善终,虽然尉迟敬德也会打仗,也很勇猛,但尉迟敬德肯定不是最厉害的武将,那为何李世民最为喜欢尉迟敬德呢。
许多人一提到尉迟敬德,脑子里浮现出来的都是一个高大威猛,面相凶悍,勇武过人,忠心护主的典型“猛张飞”形象,因此对尉迟敬德的大众印象相对单一。不过,细究之下,尉迟敬德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要知道,尉迟敬德可是排在凌烟阁第七的“大咖”。
尉迟敬德名恭,字敬德,本名尉迟融,新唐书都没记载他祖上是干啥的。不出意外的话,他祖上应该出身不高,他自己也并非李世民嫡系。隋末年因功升为朝散大夫,当时尉迟敬德预感到隋朝气数将尽,于是投靠刘武周,不管怎么说,其时局判断还是颇有头脑,起码比李靖那样幻想继续追随隋朝强。
尉迟敬德跟随刘武周起兵后,先后击破永安王李孝基,活捉独孤怀恩。在李渊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在柏壁城讨伐刘武周,刘武周命令尉迟敬德和宋金刚到介休县抵御李世民,结果宋金刚战败,逃往突厥,尉迟敬德慧眼识英主,以二城降唐,从此归于李世民麾下。这一波操堪称神来之笔,从此阿德走上了荣华富贵的不归路,于是被赐名尉迟恭。跟随秦王李世民,参与唐初统一战争。尉迟恭不负众望,其作为李世民的”贴身保镖“此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至于说,李世民为何喜爱尉迟敬德,就在于一个“忠”字,因为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舔狗忠犬的,李世民也不例外。尉迟敬德就在于,你李世民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没有任何原由,即便你李世民要造反,我尉迟带上矛立马跟上!先砍了太子再去见皇帝,但又不同于李逵对于宋江的盲目,尉迟敬德还拥有自己思想。
玄武门之变最危急的时候,实际上是李世民亲手射死了李建成,而当时李元吉拿弓弦勒住了李世民,尉迟敬德赶过来,把李元吉杀了。换你是李世民,你喜欢谁?再就是,也是老师没给天下人树立的样板,只要尉迟恭在我身边,对天下英雄就有了“示范作用”,即无论你此前是啥身份通牛网,你干过啥,只要你能投降李世民且忠心好好干,那你这辈子啥就都有了。
就从此之后尉迟敬德就开始了他的开挂人生,也成为李世民冒险游戏的最佳搭档。李事民不仅一次对秦王府的幕僚表示:“我和敬德二人,我拿弓箭,他拿长矛,百万军中无人奈何的了我们!”
大唐武德三年,李世民率领尉迟敬德等人领兵二十万征讨洛阳王世充,其中有一天,李世民率五百精兵宣武陵侦察敌情,不想被王世充卫兵发现,王世充接到报告之后,王世充与单雄信率万骑追杀李世民,尉迟敬德让李世民先走,自己亲自断后,一枪把雄信横刺下马,接着和李世民肩并肩在王世充阵营里来回冲杀;唐军后军大兵杀到,大败王世充,仅长予骑兵就俘虏六千人。
史载:“日,因从猎于榆窠,遇王世充领步骑数万来战。世充骁将单雄信领骑直趋太宗, 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
由于王世充坚持不住了,夏王窦建德率十余万大军,从河北南下,增援王世充。当时两军初次相逢,敌将王琬骑着一匹高大威武的青骢马,李世民一眼就看上了,于是就点赞道:“真是匹好马!”
尉迟敬德率二个骑兵,直冲进敌方阵里,把王琬擒住,这匹好马,牵了回来。当真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犹如当年赵子龙擒“的卢马”送给刘备,真的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为击败窦建德,李世民设下圈套,带领李勣、程咬金、秦叔宝等率军抵御,为了将窦建德引入埋伏圈,李世民不惜亲自作诱饵、仅仅带着尉迟敬德等四个骑兵,在距离离窦建德军大营三里外巡视,并且自报家门,张弓一箭射杀一将。
窦建德立即派数千骑兵追杀,李世民和尉迟敬德亲自垫后,最后,李世民大破夏军,窦建生擒窦建德,这是李世民封神之战,也是尉迟敬德最出彩的一次。战后,李世民立马任尉迟恭为右一府统军,且仍让他统率旧部8000人通牛网,在屈突通提出异议后,李世民还用了“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的典故说明,萧王即刘秀。你说你是尉迟恭你啥感觉?
但其人生巅峰却是力劝李世民提前下手,发动玄武门之变;救李世民于危难时刻,亲手射杀李元吉。李建成当初也是一眼就看上了尉迟敬德,为此派人送了一车金银给尉迟敬德,如果不收也可以离间与李世民的关系,但李建成太小看李二尉迟的人品和交情,原封不动,被退了回去。
公元626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尉迟恭射杀李元吉,最后全副武装的尉迟再执行一项艰难任务,直接到后花园,向皇帝李渊宣布:“太子齐王作乱,秦王杀掉他们,派我来保护皇上。”李渊最后只能追授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登基后,经李元吉的奴仆、府第、财产全部赐给尉迟。
当然也不能说尉迟敬德没有缺点,他喜欢揭发别人的短处,居功自傲,每当发现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过失,必然不讲情面直言指责,因此与宰相不和。贞观三年,尉迟敬德离京任襄州都督。
直到贞观六年,二主唐王李世民在庆善宫宴请文武全臣。尉迟敬德或者是喝大了,或是借酒撒泼,他见有人座位在他的前面,尉迟如雷般大叫:“你有什么资格坐在我前面”
李世民的叔叔江夏王李道宗好言上前劝:“不要闹,今天大家高兴,不至于如此”。
可尉迟敬德二话不说,抬手一拳,就把李道宗打成乌鸡眼。这下闹大了,李世民勃然大怒,沉下脸对尉迟说:“我以前看刘邦杀功臣,很不以为然,相信我们这些人一定可以永保富贵。今天的事看来,这才明白韩信、彭越遭到杀戮,不是汉高祖的过失。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只有奖赏与处罚。分外的恩惠,不能给得太多,你好好修为自己,不要以后后悔。”话说到这个份上,尉迟的酒全变成汗。这实际上也这标志着这对黄金搭档渐行渐远,从此不是朋友,绝对君臣。
几年后,李世民问尉迟敬德道:“有人说你要造反,是咋回事?”
尉迟敬德则说:“我是要造反!你看看我身上的伤疤”。
于是脱掉衣服,言及身上的伤疤都是为大唐立下的功劳,这一举动搞得李世民难堪极了,不由得也哭了起来。
此后为了补偿尉迟敬德,李世民要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他。但被尉迟拒绝。史载臣妻虽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决定亲征高句丽。已经60岁的尉迟敬德最后一次跟随李世民出征,任左一马军总管。打完高句丽回来,尉迟敬德开始炼丹修仙,嗑药气功;扩建屋宇,修筑楼台,而且和朝中的旧臣僚、老战友全部不往来了,闭门谢客。一住就是十六年,很懂得韬光养晦,李世民驾崩十年之后,也就是高宗显庆三年的年底,74岁的尉迟敬德病世,善终。
尉迟敬德这样的人,在大多数开国皇帝手下混,结局都不太会好。如果他跟着刘邦,能封王,但也会像彭越一样剁成肉酱;如果他跟着刘裕父子,会因功高震主而死;如果他跟着赵构,会因抗金过猛而杀之;如果他跟着朱元璋,会因长寿而夷三族。跟着曹操刘备混,能得到宠信,但难免在长期的乱世中被杀。跟着刘秀赵匡胤,能去武职而世代富贵,跟着李世民,保有爵禄,富贵一生,不失为好结局了。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益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