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关门山的崇山峻岭间,一座座复建的密营群落静默矗立3G配资,这些被称为“红色堡垒”的密营,不仅是抗联战士抵御严寒的栖身之所,更是白山黑水间军民同心、坚持抗战的精神丰碑。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仅18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辽、吉、黑、热东北四省。抗联将士以深山密林为屏障,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本溪山区冬季气温常降至零下40℃,抗联部队面临生存与作战的双重考验。1934年春,为适应游击战需要,抗联一军依托关门山地形,修建了包括指挥部、兵营、仓库、被服厂等在内的密营群落。这些密营以“隐蔽、避风、向阳、临水”为选址原则,或藏于山坳,或隐于林间,外部以繁茂树木遮蔽3G配资,内部修筑土炕烟道取暖,成为抗联战士的“生命补给站”。
密营的隐蔽性,更体现着抗联战士的智慧与牺牲。建筑多采用“地窨子式”,以原木干打垒制成,半埋地下,房顶覆盖桦树皮与木拌子。瞭望哨、哨所等防御设施与山林融为一体,即便在雪地中也难觅踪迹。即便在叛徒出卖导致多数密营暴露的危局下,关门山密营始终未被日军发现,成为抗联一军坚持斗争的重要支撑。
如今,复建的关门山密营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学员们沿着“重走抗联路”路线,穿越密林,踏访密营遗址,耳边仿佛回响着抗联战士的歌谣:“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座密营群落不仅还原了抗联的战斗生活,更见证着党与群众生死与共的革命传统。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勇 王鲁婧)3G配资
益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